学术活动
教育部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系列学术讲座:文明交流与互鉴——中国与世界
2023-10-24
来源:历史学院 供稿:历史学院 点击次数:时间:2023年10月24日(周二)15:30—17:30
地点:北一区文科楼401
主讲人:杨巨平
主持人:李永斌
主办单位:历史学院
主讲人简介:
杨巨平,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、丝绸之路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。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,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荣誉副会长。哈佛大学希腊研究中心(CHS)和德国考古研究院(DAI)客座研究员(2013-2014)。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古代史、希腊化文明、丝绸之路。曾多次应邀到美国、英国、德国、法国、荷兰、澳大利亚、日本、希腊、捷克、乌兹别克斯坦、伊朗、韩国等地的2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讲学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合作研究。在《中国社会科学》《历史研究》《世界历史》,Ancient West and East, Anabasis-Studia Classica et Orientalia等中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,出版《古国文明与丝绸之路》《碰撞与交融——希腊化时期的历史与文化》《互动与交流:希腊化世界与丝绸之路关系研究》等多部著作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”。
主讲内容简介:
公元前334年,希腊—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兵东征,建立了从地中海到印度河的大帝国。公元前128年,张骞受汉武帝之命,出使西域,到达了现在的中亚地区。这个地区正好是原来亚历山大帝国的领土,也是亚历山大的继承者统治了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巴克特里亚王国(大夏)。张骞凿空西域,宣告了丝绸之路的开通,拉近了中国和希腊化世界的距离,中国和希腊两大文明从此联系在了一起。丝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大多是原来希腊化王国的故地,张骞从中亚带回的信息包含了希腊化世界的信息。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现在也是“一带一路”主要涵盖的地区。因此,古代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、地区和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,可以给“一带一路”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