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术活动
文学院学术讲座:再谈谐声通假
2021-12-22
来源:文学院 点击次数:时间:2021年12月22日19:00-21:00
地点:企业微信
主讲人:叶玉英
主持人:张泰康
主办单位:文学院
主讲人简介:
叶玉英,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2003年硕士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,导师林志强教授,专业为汉语言文字学,获文学硕士学位。2006年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,师承著名古文字学家刘钊先生,专业为历史文献学,获历史学博士学位。2008年7月至2011年9月在英国正版365官网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,合作导师是著名音韵学家冯蒸先生。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语言学系访学,合作导师为William H. Baxter(白一平)教授。2006年至今在厦门大学中文系语言教研室任教。近年主攻方向为古文字、上古音、汉语史和出土文献,研究特色是将古文字研究和上古音研究相结合。中国语文学会中国音韵分会理事,福建省辞书学会副会长。出版专著四部(含合著),其中三部分别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、三等奖。在《中国语文》《古汉语研究》《中国语言学报》(香港JCL)、美国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(A&HCI刊物)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多篇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两项,福建省社科基金三项。
主讲内容简介:
同一谐声系列的字并非同一时代的产物,而是一个累积的过程,应该利用古文字资料梳理每一个谐声系列的形成过程,分清同一谐声系列的字各自出现的时代,根据共时的谐声字归纳谐声原则。同一谐声系列的字可以通用,是古人的用字习惯。假借是共时的用字现象。假借并非写白字。由于古人的学问都是口耳相传的,所以假借字与本字之间的语音关系有可能是声母韵母的确相同,也有可能是二者的声韵只是听感上相同,这种情况下的假借就会出现音近假借。谈通假应注意区别同源词的用字。连绵词、叠音词用字不是通假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