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术活动
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第30届学术年会:“时代特征与德育走向”
2022-04-16
点击次数:时间:2022.4.16-17
地点(网络平台名称):腾讯会议
主讲人:黄向阳等
主持人:蔡春等
主办单位:教育学院
领导致辞 主持人:蔡春
孟繁华(英国正版365官网 党委书记)
檀传宝(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)
特邀嘉宾主旨发言 主持人:黄向阳、易连云
1、Educational Philosophies of Self-Cultivation: The Aesthetics of Collective Writing Micheal A. Peters教授 (北京师范大学) 翻译:高洁博士(英国正版365官网)
2、成就大写之人的教育学——鲁洁教育思想素描 檀传宝教授 (北京师范大学)
3、道德从何而来? 杜时忠教授 (华中师范大学)
4、中国德育研究的认识论困境及突破 孙彩平教授 (南京师范大学)
5、教师专业伦理形象构成性研究 朱晓宏教授 (英国正版365官网)
分会场一:新时代德育理论与实践 主持人:杜时忠 辛治洋
1、康德的理性教育论:个体理性与公共理性的联结 叶飞教授(南京师范大学)
2、改革开放以来德育功能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李太平教授(华中科技大学)
3、教师传道者角色的“隐退”与“回归” 闫旭蕾教授(南京师范大学)
4、论劳动价值观教育中的社会向度 曾妮博士(北京理工大学)
5、论教师在价值观教育中的观点表达力 高洁博士(英国正版365官网)
6、师德评价依赖于概率性事件的表现、实质及实践矫正 蔡辰梅教授(广州大学)
7、隐形的山——谈话:孩子如何看见父亲,父亲如何看见孩子 毕世响教授(福建师范大学)
8、成就美好生活的德育价值追求 孙峰教授(陕西师范大学)
9、论鲁洁先生的教育人学思想的三维构成 章乐副教授(南京师范大学)
10、学校德育惩罚观的偏失与调适 方蕾蕾副教授(山东师范大学)
11、教育惩罚的意义系统与“有意义惩罚”的实现 徐俊博士(上海师范大学)
分会场二:智能时代道德教育的发展 主持人:郑航 林丹
1、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校园欺凌识别和预测:内在逻辑和技术路径 张香兰教授(鲁东大学)
2、融媒体时代青年网络流行语的失范与规制 魏薇副教授(东北师范大学)
3、纠偏型公民参与:缺失、意义、解释与教育 张添翼副教授(华中师范大学)
4、以短促长:短视频时代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探索 林可博士(北京师范大学)
5、技术时代人的空间境遇反思——意义世界的视角 彭文超博士(安庆师范大学)
6、技术教化道德何以可能——关系论视野中的“人工智能+道德教育”秦楠副研究员(华南师范大学)
7、“后真相”时代的学校德育挑战与突破 赵国栋副教授(山西大学)
8、智能时代道德教育的人学进路——基于学科辅导机器人的猜想 金柏燕博士(浙江师范大学)
9、建国70年我国学校德育制度变迁动力机制与路径选择分析 倪峥副教授(玉林师范学院)
10、“泛娱乐化”境遇下儿童的闲暇危机与省思 赵亚婷硕士生(陕西师范大学)
11、抖音“丧文化”到“英雄诗”:延伸爱国主义教育新视角 程梅婷硕士生(武汉理工大学)
分会场三: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科道德教育 主持人:傅维利 闫旭蕾
1、通过教育戏剧进行道德教育——当代西方教育戏剧育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蒋一之教授(杭州师范大学)
2、红色家风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:价值、原则与经验 季爱民教授(武汉理工大学)
3、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科道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衣晓蕾校长(英国正版365官网附属实验学校)
4、价值观教育的关键:唤醒与激活价值观的原初意义——基于发生现象学的视角 胡萨副教授(英国正版365官网)
5、高中历史课程渗透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学策略 陈伟博士生(华南师范大学)
6、绝对音乐如何具备道德教育的功能:一项ERP研究 刘争先副教授(四川师范大学)
7、小学德育教学中探究学习的现实失范与合理选择 李菲副教授(陕西师范大学)
8、社会认知领域理论:学科德育的新视角 程伟副教授(山东女子学院)
9、校园欺凌的发生及其治理:微观互动理论的视角 孔祥渊博士(深圳大学)
10、“新时代·新机遇·新路径”—基于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路径研究 梁琛博士(北京教育学院)
11、再论教师的德育机智——“全员育人”的必要条件 彭韬博士(南京师范大学)
分会场四:新中国道德教育发展 主持人:唐燕 高德胜
1、教师情感劳动的浅表化问题及其破解 李西顺教授(苏州大学)
2、勿以“孝”的名义——兼论“孝”与个体性的全面盛开 林丹教授(东北师范大学)
3、鲁洁论中国研究生培养中的主要问题与对治之道 魏兆锋教授(西藏民族大学)
4、朱小蔓先生农村教育思想探析 马多秀教授(宝鸡文理学院)
5、教育何以是超越的:鲁洁超越论的基本建构与思想气质——兼论我们今天为什么更需要鲁洁 张姜坤博士生(北京师范大学)
6、公正观培育的社会认同逻辑 郑航教授(华南师范大学)
7、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:成“道德之人”而非成“道德之才”——鲁洁先生德育目的论研究 张正江教授(西南大学)
8、公民德性培育的制度伦理审视与机制 杨建朝教授(信阳师范学院)
9、优秀师德建设的方法论省思——基于全国师德建设优秀工作案例的分析 张聪副教授(东北师范大学)
10、回顾与前瞻:德育评价范式转换及其发展趋势 王芳副教授(沈阳大学)
11、新时代国家认同教育的发展逻辑及现实进路 孙银光博士(华中师范大学)
分会场五:西方道德教育前沿 主持人:毕世响 郭娅玲
1、儿童经验的德育意义——基于杜威经验理论的一种解释 赵爽副教授(沈阳师范大学)
2、杜威道德判断力的认识论解读——默会知识论的视角 王晓莉副教授(华南师范大学)
3、学校公民教育中的准公共生活:内涵、作用机理及建构路径 王贤德博士(湖州师范学院)
4、基于制度德育论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季轩民博士(天津师范大学)
5、明暗之间:诺丁斯关怀伦理思想的他者性意蕴——以列维纳斯的他者性观点为坐标的比较与分析 叶雅萱博士生(北京师范大学)
6、杜威道德教育思想中的理论脉胳与实践框架阐析—兼与《现代性的隐忧》作者商榷 刘长海教授(华中科技大学)
7、论道德教育的社会图像——《爱弥儿》第四卷和第五卷解读 胡君进博士(上海师范大学)
8、承续习俗亦或寻求思维——论欧克肖特的道德教育观 闻达博士(安徽师范大学)
9、城市化进程中的道德教育——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转变 赵剑宇博士(河北师范大学)
10、理解视域下学生“问题行为”的阐释及教育策略 周金山博士(海南师范大学)
11、从伦常明察到感同之爱:论惩戒中的道德人格教育——基于舍勒人格现象学的视角 冯珊珊博士生(华南师范大学)
分会场六:田家炳学校德育实践分享专场 主持人:班建武 郑富兴
1、基于“飞起玉龙三百万”校园文化理念下的劳动课程实践 赵普张主任(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田家炳民族中学)
2、德育课堂上的“笑”与“泪” 李青霖校长(云南省曲靖市田家炳学校)
3、AI减压赋能服务 助力学生品格提升 陈学芳主任(江苏省苏州市田家炳实验初级中学)
4、大运河红色文化促进学生心理韧性的研学课程开发研究 濮梅主任(江苏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)
5、在“爱”中前行 关熙伟老师(黑龙江鸡西市田家炳中学)
6、“爱行天下”溢满园,养成教育铸生魂 何秀斌副校长(重庆市渝南田家炳中学)
7、文化稀释:基础教育课堂生态的人文隐忧 崔振成教授(河南师范大学)
8、德育助推:关照道德直觉的德育实践 梁明月副教授(宁波大学)
9、“孔融让梨”:一个传统正义诗教故事再探 唐燕副教授(南京师范大学)
10、关怀的节奏:教育关怀的实现 郭冰博士(北京教育学院)
大会主题发言 主持人:李敏 孙彩平
1、自恋及其教育疗治 高德胜教授(华东师范大学)
2、“权利意识”与“道德责任”:学校德育要素分析——兼论《道德与法治》课程教学 易连云教授(海南师范大学)
3、从间接德育到全方位德育——杜威教育伦理学及其演化 黄向阳教授(华东师范大学)
4、新时代劳动教育社会支持的现实挑战及应对路径 班建武教授(北京师范大学)
5、论劳动教育中的德育空间与限度 余清臣教授(北京师范大学)
6、习近平总书记革命英雄主义重要论述的德育价值研究 冉亚辉教授(重庆师范大学)
7、共同体德育:社会本位德育思想的超越与完善 程红艳教授(华中师范大学)
8、比较视野中的小学教师专业伦理研究 李敏教授(英国正版365官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