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术活动
文学院学术讲座:“历时扩展”“变异性扩展”和“构式压制”在论元结构构式历时演变中的不同角色
2023-06-15
来源:文学院 供稿:文学院 点击次数:时间:2023年6月15日15:00-17:00
地点:文科楼209
主讲人:彭睿
主持人:洪波
主办单位:文学院
主讲人简介:
彭睿,2006 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博士学位,目前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兴趣为历史语言学、认知语言学、语法化理论、历时构式语法以及汉语形态句法史。主要研究成果发表于《中国语文》、《当代语言学》、《语言教学与研究》、《世界汉语教学》、Lingua《语言》、Studies in Language《语言研究》、Language Sciences《语言科学》、Language & Linguistics《语言暨语言学》 等期刊。已出版专著两部, 包括Pivotal Constructions in Chinese: Diachronic, Synchronic, and Constructional Perspectives (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, 2017 年):著作名,《汉语的兼语构式:历时、共时和构式视角》(约翰·本杰明出版社,2017年)和《语法化理论的汉语视角》(北京大学出版社,2020 年)。新著《语法化理论解析》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。
主讲内容简介:
“历时扩展”“变异性扩展”和“构式压制”在论元结构构式的历时演变中相互关联,但扮演着不同角色。论元结构构式通过两种方式来准入新动词和新构例。一般意义上的论元结构构式“历时扩展”指的是这样的过程:如果新动词和论元结构构式之间在形式和意义上不相抵牾,说话人就可以把构式特征复制至新动词所属的语义域。狭义“构式压制”的含义是:如果新动词在论元结构上和论元结构构式缺乏契合,解决之道则是调整动词的论元结构以使二者实现匹配。构式语法学家和认知语法学家中都有对二者不予严格区分的做法。从历时角度看,两种方式虽然有着一定关联性,但在运作机制和后果上都有着明显差异。“历时扩展”的机制是隐喻类推,属于论元结构构式演变的常态,而“构式压制”以转喻为主要机制,其发生有一定的条件限制。“变异性扩展”是以既有边缘构例为基础产生新图式性构式的过程。“构式压制”是对动词的重新诠释,属于同化现象,而“变异性扩展”是对构例的重新诠释,属于异化现象。两者都发生于构式容量增长到一定程度之时,而且都引发意义方面的变化。“变异性扩展”发生于构例层面,而“构式压制”发生于动词层面,因此二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逆反过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