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术活动
文学院学术讲座:21世纪以来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在中国遇到的理论困境
2022-01-12
来源:文学院 点击次数:时间:2022年1月12日下午15:30-17:30
地点:企业微信
主讲人:曾艳兵
主持人:林精华
主办单位:文学院
主讲人简介:
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《外国文学研究》主编,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,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。主要从事西方文学与中西文学比较研究、卡夫卡研究。在《外国文学评论》《外国文学研究》《外国文学》《国外文学》等刊物共发表学术论文三百余篇,另发表译文及学术随笔数十万字。
主讲内容简介:
20世纪已成为过去,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也已结束。20世纪80年代以来,我们的外国文学研究取得了飞速进步和丰硕成果。但外国文学研究的境遇也发生了很大变化,在数字人文、后疫情、后理论、后人类的冲击和影响下,外国文学的研究目的、研究方法、评价体系和标准在悄然发生变化,外国文学研究者的研究兴趣、研究领域、表述方法乃至学术用语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。我们的研究渐渐失去了自己的立场,成为紧随国际学术变化的风向标;我们的研究不再关注“人”,转而研究“人工智能”与“机器伦理”;我们的研究似乎不再仅限于文学,甚至除了文学,什么都可以研究,我们将此命名为文学的“文化研究”。最终,外国文学研究离文学越来越远,离读者越来越远,离我们自己也越来越远。在此背景下,分析和探讨21世纪以来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遭遇的理论困境显得尤为必要,比较文学学者应当不遗余力,为走出这种困境寻找可能的路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