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术活动
文学院学术讲座: "风俗"的隐退与"民俗"的浮出——晚清与五四两代学人的代际更替及其思想史意义
2021-12-10
来源:文学院 点击次数:时间:2021年12月10日下午15:00-17:00
地点:北一区文科楼603(主讲人线上)
主讲人:岳永逸
主持人:孟庆澍
主办单位:文学院
主讲人简介:
岳永逸,四川剑阁人,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兼任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。已出版有《“土著”之学:辅仁札记》《以无形入有间:民俗学跨界行脚》《朝山》《行好:乡土的逻辑与庙会》《老北京杂吧地:天桥的记忆与诠释》《忧郁的民俗学》等专著。主编有《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:表演艺术卷》《中国节日志·苍岩山庙会》《中国节日志·妙峰山庙会》等。曾获第十四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。
主讲内容简介:
受顾炎武风俗观影响, 晚清新史学的 “民史” 观赋予古语 “风俗” 以新意,有了民族性的内涵。以俗观史、 以俗证史、 以俗写史, 成为邓实等人风俗著述的基本特征。 同时, 受英文Folklore 的影响, 古语 “民俗” 也有了新意。 作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助产士, 更多指陈民间文学的 “民俗” 同样有了民族性的意涵。 在20 世纪前30 年, 中国现代民间文学、民俗学运动出现了风俗与民俗的混用, 最终民俗胜出。 在相当意义上,这也标识着二十世纪八、九十年代出生的五四学人与二十世纪六、七十年代出生的晚清学人的新老交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