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术活动

学术活动

微流控生物传感技术

报告人:孙佳姝 研究员(国家纳米科学中心)

时间:2022年7月5日 周二下午 14:00

平台:腾讯会议:611 479 596

报告内容:转移性乳腺癌(MBC)是一种包括多种不同亚型的异质性疾病,是全球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外周血中肿瘤来源的细胞外囊泡(EVs)作为液体活检的重要靶标,在MBC的精准诊断和疗效评估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。研究人员采用一种快速、灵敏、低成本微流控热泳适体传感器,对血浆EV的乳腺癌相关蛋白质特征进行分析,有效排除血浆游离蛋白干扰。通过设计一种机器学习算法,基于8种EV乳腺癌蛋白表达水平构建了EV蛋白特征,用于区分MBC患者、非转移性乳腺癌患者、年龄配对的健康对照者,准确率高达91.1 %。EV携带肿瘤细胞的mRNA,在转录水平调控肿瘤增殖与转移,是一种重要的癌症诊断标志物。为克服qRT-PCR检测操作复杂、需要裂解大量EV等挑战,研究人员发展了结合DNA四面体探针与热泳汇聚的检测新方法(DTTA),实现了血清中EV mRNA的原位、高灵敏检测,检出限低至14 aM。

嘉宾简介:孙佳姝,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,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。2006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,2010年获得美国范德堡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,2011年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。主要研究方向为微流控生物传感与纳米生物医学研究。提出了微流控热泳测量的新理念,实现肿瘤细胞外囊泡的高灵敏定量检测,拓展了肿瘤液体活检技术,为重大疾病诊疗开辟了新途径。近年来以通讯作者在Nat. Biomed. Eng., Nat. Commun., J. Am. Chem. Soc., Angew. Chem. Int. Ed., Adv. Mater., ACS Nano, Nano Lett.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。有10余项微流控相关发明专利授权。担任《中国科学:化学》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、Analytical Chemistry 杂志the Early Career Board等。现任北京市纳米生物医学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,中科院纳米标准与检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。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(2020年),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(2016年),北京市青年拔尖个人项目(2018年),北京市科技新星(2015年)等。







分享

顶部